第三十五章 雙生花
關燈
小
中
大
“若他殺的不是趙文安的死對頭,怎能將猜忌引到趙文安身上去?若他殺的不是與自己關系親近之人,又怎能保全自己,獨善其身?”趙子邁盯著龔明珠的眼睛,他看出了裏面的怒火,但是更多的,卻是深重的苦楚和悲哀,他語氣一沈,“龔大人,您能今天首當其沖出來彈劾趙文安,多半,也是受了他的蠱惑吧。我想,他定是在你面前‘無意間’透露出了什麽,所以你才悲憤填膺,勢要為愛子報仇。這是他一貫的手段,利用他人,鏟除異己。哪怕那個人,與他關系密切,親如兄弟。”
龔明珠手一松,跌坐到地上,他想起上一次譚振英和徐天勁到家中來安撫他時,徐天勁說的那番話,正是那番話,讓已經心灰意冷無心政事的他下定了決心,要出面彈劾趙文安。
可現在細想起來,那番話也許真的是譚振英借徐天勁之口說出來的。
龔明珠緩緩回頭,看向了譚振英,在接觸到那個熟悉的身影時,心頭剛萌生出來的那一點懷疑又被他自己掐滅了。
不可能,他們兩個還未入朝為官時便已經結識,是密友亦是戰友,兩人不僅私交甚好,連治國的理念都幾乎完全一致,他視他為知己,自然相信自己是了解他的,他們的關系,怎能被姓趙的離間?
“我不會信你,而且我相信這朝堂之上,但凡與譚大人有稍許私交的人,都不會信你。”龔明珠一字一句說出自己的結論。
趙子邁心頭一沈,悲嘆一聲後,敢要辯白一二,卻被另一個聲音打斷了。
“趙子邁,你口口聲聲喚我做譚小六,說那片農田屬於我。可眾所周知,我雖姓譚,但出身於湖州譚氏一門,雖不是什麽高門大戶,但家中亦從未有人務農,你憑什麽說那譚小六就是我,難道,就憑一介農夫的一面之詞?”
譚振英說話了,他的反駁正是趙子邁所擔心的,因為他雖然從那老農的描述中,猜出那個下蠱之人就是譚振英,可這也僅僅是他的推斷罷了。姓氏、長相、年齡、殺人動機,這幾點都不是實據,譚振英又在兒時就被過繼給了湖州的一戶人家,之前在哪裏出生長大根本無人知曉,所以單憑這幾點指認他殺人,恐無法服眾。
趙子邁本想用鄭奚明的手指打他個措手不及,趁他心虛之時讓他自己招認,可現在看來,他所面對的那個人,遠比自己想象中要來得冷靜和縝密。
“趙通判,你總不能因為那稻田的主人和譚大人同姓,就說人是他殺的吧?”太後也發話了,可是很快,又話鋒一轉,“不過現在倒是可以證明,趙大人並沒有指使鄭奚明殺人,所以趙大人身上的冤屈......”
“老佛爺,趙大人雖沒有指使鄭奚明殺人,但永川碼頭的那場大火,恐怕他還是不能逃脫幹系的吧?臣作為順天府尹,掌京畿之刑名錢谷,本不應參和進這些事情中來。可是既然趙公子提到了我,還誣陷我是背後主使,那麽臣就不得不多說一句了。”
譚振英將兩條花白的濃眉挑起,臉上忽然多了幾分肅殺之氣來,“立國之道,尚禮儀不尚權謀;根本之圖,在人心不在技藝。可現在朝廷內外,摒棄孔孟,一心鉆研西學。尤其是以趙文安為首的那撮人,不僅修鐵路建工廠,還要設立同文館,從滿漢貢生、舉人、進士、翰林和該各項正途出身五品以下京外各官中招考學生,由總稅務司招聘西人在館教習。此舉豈不是讓這些讀孔孟之書,學堯舜之道的正途人士誤入歧途?臣擔心,任其發展,長此以往,我天朝將會變夏為夷,甚至會亡國滅種啊。”
趙子邁楞住了,他在順天府的這半年,從未聽譚振英說過反對西學的事情,可是現在見他這般義形於色,想必此事早已在他胸中生根發芽,變成了一方永遠遮住了他頭頂陽光的樹蔭。
他又想起剛從歐羅巴回到京城時,趙文安便讓他到順天府做了一介通判,當時他還奇怪,既然要他到國外游學,研習西學,又為何給他安排了這麽一個和所學完全不搭噶的職務?而譚振英和徐天勁又為何一直對他不鹹不淡,徐天勁甚至多次挑釁,惡語相向?
現在,這一切的一切,忽然在他眼前變得明晰起來。
趙文安早就知道譚振英站在哪邊,他不說,他便也沒有點破,只是暗地裏,他安排了自己的兒子過去,明面上說要鍛煉這位自小錦衣玉食的獨子,實則是為了監視順天府的一舉一動。
原來自己是趙文安安插在譚振英身邊的一顆棋子。
趙子邁在心中冷笑:棋子不知自己是棋子,被人隨意擺弄,真是可悲。
“臣自小便知學而優則仕,二十五歲考中進士遷入京師後,潛心研習理學,每日將自己的舉止言談寫成‘日錄’,交於親朋,要他們當面品評得失。每日自朝至寢,一言一動,坐作飲食,皆有劄記,或心有私欲不克,外有不及檢者皆記出。在臣心目中,只有‘君子’才能培養‘聖德’,才可得‘天下治’。天下之大,何患無才,切不可急功近利,師事夷人,更不可聽信小人讒言,摒棄傳統。以忠信為甲胄,以禮儀為幹櫓,才是我立國之根本。現在久旱不雨,災異非常,此天象之變,正是上天在警示我朝,若太後不及時制止洋務變革,恐貽害無窮。”
譚振英已經走到龍椅前,俯身跪下後,說出那段一直被他藏在心裏卻從未在朝廷上吐露出半分的話來,這是他入仕的初衷,他和趙文安本是一模一樣的人,為了心中的理想和抱負,可以將所有的一切都摒棄在腦後。
情誼在理想面前,或變得一文不值,或被玩弄於股掌。
只是,這兩個性情相近之人,卻如一條枝子上的兩朵花,分別向著不同的方向綻放,爭搶著貧瘠花根中的營養,只有此消彼長,絕不可能相得益彰。
------------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龔明珠手一松,跌坐到地上,他想起上一次譚振英和徐天勁到家中來安撫他時,徐天勁說的那番話,正是那番話,讓已經心灰意冷無心政事的他下定了決心,要出面彈劾趙文安。
可現在細想起來,那番話也許真的是譚振英借徐天勁之口說出來的。
龔明珠緩緩回頭,看向了譚振英,在接觸到那個熟悉的身影時,心頭剛萌生出來的那一點懷疑又被他自己掐滅了。
不可能,他們兩個還未入朝為官時便已經結識,是密友亦是戰友,兩人不僅私交甚好,連治國的理念都幾乎完全一致,他視他為知己,自然相信自己是了解他的,他們的關系,怎能被姓趙的離間?
“我不會信你,而且我相信這朝堂之上,但凡與譚大人有稍許私交的人,都不會信你。”龔明珠一字一句說出自己的結論。
趙子邁心頭一沈,悲嘆一聲後,敢要辯白一二,卻被另一個聲音打斷了。
“趙子邁,你口口聲聲喚我做譚小六,說那片農田屬於我。可眾所周知,我雖姓譚,但出身於湖州譚氏一門,雖不是什麽高門大戶,但家中亦從未有人務農,你憑什麽說那譚小六就是我,難道,就憑一介農夫的一面之詞?”
譚振英說話了,他的反駁正是趙子邁所擔心的,因為他雖然從那老農的描述中,猜出那個下蠱之人就是譚振英,可這也僅僅是他的推斷罷了。姓氏、長相、年齡、殺人動機,這幾點都不是實據,譚振英又在兒時就被過繼給了湖州的一戶人家,之前在哪裏出生長大根本無人知曉,所以單憑這幾點指認他殺人,恐無法服眾。
趙子邁本想用鄭奚明的手指打他個措手不及,趁他心虛之時讓他自己招認,可現在看來,他所面對的那個人,遠比自己想象中要來得冷靜和縝密。
“趙通判,你總不能因為那稻田的主人和譚大人同姓,就說人是他殺的吧?”太後也發話了,可是很快,又話鋒一轉,“不過現在倒是可以證明,趙大人並沒有指使鄭奚明殺人,所以趙大人身上的冤屈......”
“老佛爺,趙大人雖沒有指使鄭奚明殺人,但永川碼頭的那場大火,恐怕他還是不能逃脫幹系的吧?臣作為順天府尹,掌京畿之刑名錢谷,本不應參和進這些事情中來。可是既然趙公子提到了我,還誣陷我是背後主使,那麽臣就不得不多說一句了。”
譚振英將兩條花白的濃眉挑起,臉上忽然多了幾分肅殺之氣來,“立國之道,尚禮儀不尚權謀;根本之圖,在人心不在技藝。可現在朝廷內外,摒棄孔孟,一心鉆研西學。尤其是以趙文安為首的那撮人,不僅修鐵路建工廠,還要設立同文館,從滿漢貢生、舉人、進士、翰林和該各項正途出身五品以下京外各官中招考學生,由總稅務司招聘西人在館教習。此舉豈不是讓這些讀孔孟之書,學堯舜之道的正途人士誤入歧途?臣擔心,任其發展,長此以往,我天朝將會變夏為夷,甚至會亡國滅種啊。”
趙子邁楞住了,他在順天府的這半年,從未聽譚振英說過反對西學的事情,可是現在見他這般義形於色,想必此事早已在他胸中生根發芽,變成了一方永遠遮住了他頭頂陽光的樹蔭。
他又想起剛從歐羅巴回到京城時,趙文安便讓他到順天府做了一介通判,當時他還奇怪,既然要他到國外游學,研習西學,又為何給他安排了這麽一個和所學完全不搭噶的職務?而譚振英和徐天勁又為何一直對他不鹹不淡,徐天勁甚至多次挑釁,惡語相向?
現在,這一切的一切,忽然在他眼前變得明晰起來。
趙文安早就知道譚振英站在哪邊,他不說,他便也沒有點破,只是暗地裏,他安排了自己的兒子過去,明面上說要鍛煉這位自小錦衣玉食的獨子,實則是為了監視順天府的一舉一動。
原來自己是趙文安安插在譚振英身邊的一顆棋子。
趙子邁在心中冷笑:棋子不知自己是棋子,被人隨意擺弄,真是可悲。
“臣自小便知學而優則仕,二十五歲考中進士遷入京師後,潛心研習理學,每日將自己的舉止言談寫成‘日錄’,交於親朋,要他們當面品評得失。每日自朝至寢,一言一動,坐作飲食,皆有劄記,或心有私欲不克,外有不及檢者皆記出。在臣心目中,只有‘君子’才能培養‘聖德’,才可得‘天下治’。天下之大,何患無才,切不可急功近利,師事夷人,更不可聽信小人讒言,摒棄傳統。以忠信為甲胄,以禮儀為幹櫓,才是我立國之根本。現在久旱不雨,災異非常,此天象之變,正是上天在警示我朝,若太後不及時制止洋務變革,恐貽害無窮。”
譚振英已經走到龍椅前,俯身跪下後,說出那段一直被他藏在心裏卻從未在朝廷上吐露出半分的話來,這是他入仕的初衷,他和趙文安本是一模一樣的人,為了心中的理想和抱負,可以將所有的一切都摒棄在腦後。
情誼在理想面前,或變得一文不值,或被玩弄於股掌。
只是,這兩個性情相近之人,卻如一條枝子上的兩朵花,分別向著不同的方向綻放,爭搶著貧瘠花根中的營養,只有此消彼長,絕不可能相得益彰。
------------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